不是太贵,就是太简陋,啥都没有。若是他们在这里租房子住,可不容易。首先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添置,特别是做饭要用到蜂窝煤,还得去买炉子,买蜂窝煤。其实看到蜂窝煤的时候,姜宁也是惊讶的,在她的认知里,她以为这个时代没有蜂窝煤呢。结果蜂窝煤都存在了几十年,六零年初县城也全部普及用了。还有专门的煤基店生产蜂窝煤,但需要用票证购买。所以在这里租房子住,生活很麻烦,啥都要买,很不方便。重点是居住环境也不怎么好,他
她很替姜宁感到高兴,同时也更加勉励自己,努力把日子过好。
“国庆,你看姜宁有本事,现在就有机会去医院学习,将来能当一个医生。所以你也要学好本事,将来才有出息。”
李国庆点头,“姐,我会的,将来我也要当医生!”
他的命是姜有田救的,在他看来医生不但受人尊重,还能治病救人,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,所以他希望长大了也能当医生。
“好,当医生好!”李蓉欣慰的点头,也准备着送他去小学上学了。
自从成立公社以后,就没有区县这种说法了,都是按照公社划分。每个公社都有小学,初中,高中。只是如今没什么老师而已,很多小孩也顶多上到初中就不学了。
但想要有出息,还是要上学,不然大字都不识一个。
李蓉唯一能做的就是送李国庆去上学,这是她能想到的唯一改变他们命运的方法。
知青院里的知青们也得知了姜宁去医院培训的事情。
这意味着她培训结束了,就能来卫生所工作。
这份工作可是很体面的。
程松婕对吴思玲说,“没想到姜宁会有这样的造化,她将来估计比我们都有出息。”
吴思玲淡淡笑道:“那也不一定,她这顶多只能成为一个土医生。我们可是接受过正规教育的,若不是来这里建设农村,我们现在都是国家的人才……”
只是命运啊,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开了个玩笑。
他们本来想在祖国的一些岗位上发光发热的,却都被安插到这里来,每日只能在地里劳作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。
若是一辈子不能离开,就只能一辈子留在这里了。
对男人还好,他们可以多等几年。可是对她们女人来说,就很残忍了。
她们的年纪本来就不小了,若是继续耽搁下去,就成了没人要的老姑娘。到时候要嫁人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这个时代,很少有女人有终身不嫁的思想,都很传统,认为自己必须嫁人。
嫁人对她们来说是一个大事,是不能被耽搁的。若是不嫁人,也会被周围人指指点点,自己过得也会比较艰难。
一些安插到农村的女知青,就因为扛不住年纪大,选择和当地的农民结婚。可是这也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剧。
一个接受过教育,一个没有。加上曾经的成长经历以及环境的不同,他们的思想上就会有很大的冲突。彼此一起过日子,那是会很痛苦的。
对娶了当地农家女的男知青来说,也是一样的。
很少有那种幸福的婚姻。
吴思玲想到自己都二十岁了,也到了嫁人的年纪,一样会不安。
她不想嫁给当地的农民,不想一辈子都留在这里。所以她才那么喜欢沈墨,希望能嫁给他。
可是沈墨却对她一点意思都没有……
程松婕也有这些担忧,不过她比较要强,已经做好了一辈子不嫁的准备。
而沈墨在写信,写给姜柔的。
他会定期和姜柔通信,以前他很少提及姜宁,但这次他却在信里写了很多关于姜宁的事情……
……
姜宁和陆钊到了县城后,就先拿着证明去县医院的培训班报到。
接待他们的人很热情,也没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。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是很淳朴的,大家互相会称呼同志,踩低捧高的风气也很少。
负责人带着姜宁去看了宿舍,宿舍在医院附近,四个人一间,两张上下铺的床。可是卫生环境却不是很好。
毕竟人多了,卫生就差。
宿舍不是很大,里面却拉了好几根绳子来晾衣服,贴身的衣物挂得到处都是。
好在陆钊为了避嫌,没有跟着进来。这是女人的宿舍,他从一开始就自觉的在外面等,一点跟上来的想法都没有。
“你来了就住这里吧。”负责人指着一个上铺对她说,那张空床上摆放了不少东西,都是其他三个人的。
此时她们不在,都在参加培训。
她们都是其他公社安排来培训的。
负责人还很好心的帮忙清理床上的东西,也絮絮叨叨的跟姜宁说了很多。
姜宁感激的道了谢,但却表示想出去租房子住。
“你要出去自己租房子?”负责人惊讶反问,毕竟姜宁是从农村来的,经济肯定很困难。
她忙劝她,“出去租房子可不便宜,最便宜的也要好几块钱一个月,还不包吃。你就住医院的宿舍,只需要给五块钱就行了,每天包吃两顿,还包括培训费在里面。”
这费用的确很便宜了,也是国家有补贴的原因。
但姜宁还是要出去租房子,“我丈夫也要在这里做工一段时间,他一个人也是要租房子的,所以我就跟他一起住。”
负责人这才理解的点头,“这样啊,那也可以。”
姜宁趁机反问,“大姐,我不住医院的房子,学费是不是可以便宜点?每天我就只在医院吃一顿饭,不吃两顿,你看这也能不能便宜点?”
负责人愣了愣,“……这个我也不清楚,我去帮你问问。”
“谢谢大姐!”姜宁走的时候,还送了她一些土特产,也就是山核桃。
这玩意拿来送人也很体面。
大姐高兴的收下了,表示一定会去帮她争取减免一些费用。
熟悉了培训的环境,姜宁就跟陆钊去找房子。两个人走了不少地方,花了好几个小时,都没有找到满意的房子。
不是太贵,就是太简陋,啥都没有。
若是他们在这里租房子住,可不容易。首先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添置,特别是做饭要用到蜂窝煤,还得去买炉子,买蜂窝煤。
其实看到蜂窝煤的时候,姜宁也是惊讶的,在她的认知里,她以为这个时代没有蜂窝煤呢。结果蜂窝煤都存在了几十年,六零年初县城也全部普及用了。
还有专门的煤基店生产蜂窝煤,但需要用票证购买。
所以在这里租房子住,生活很麻烦,啥都要买,很不方便。
重点是居住环境也不怎么好,他们顶多能租一个单间,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,需要和大家共用。
他们本来是要做投机倒把的买卖,自然不能住在人多的地方。因为他们是村里来的,算是外地人,住在这里也会被左邻右舍给关注。
姜宁可不想不小心被人发现他们的秘密。
“我们就回家住吧。”姜宁对陆钊说。
就算是走路回去,走快点也就两个小时,他们是完全可以回家去住的。
只是每日需要早点出门,晚点回来。
“回家去住,每天来回就会很辛苦。”陆钊说,“马上要下雪了,我担心你会更辛苦。不如我们花点钱,租贵一点的房子。”
“可是一个月要二十块的房租呢,而且什么都要买,要花不少钱。重点是你也看到了大家都住得很近,我们的秘密估计藏不住。”姜宁压低声音说。
陆钊要经常背着货物出去倒卖,长期住在县城,一定会混成熟脸。到时候有人发现他了,说不定会举报他。
若是完全不认识他,就没人举报了。毕竟你举报了也不知道他是谁啊。
陆钊想想也是,就同意回家去住,而且自己家里住着也方便和舒服。
愉快的决定好后,他们就一起回家。
若是时间赶得及,他们可以乘坐队里的驴车回去,只是下午五点驴车就要回去了,这是最后一趟。
“找大民他们买一个二手的自行车吧。”姜宁走在路上提议的说。
自行车是早晚都要买的,还不如早点买。但自行车是紧俏货,二手都很紧俏。
陆钊也打算去问问,能买到就买,买不到就想办法买新的。
他们晚上回到家,跟姜有田说了他们的打算。姜有田就建议他们买一个新的。
他想的更多,“你们去买二手的,万一这车是别人偷的,你们买来就会惹麻烦。这年头,二手车都不好买,能买到大概率是偷的。”
姜宁朝着她爹竖起大拇指,还是她爹有远见啊。
“可是爹,我们没有票,就是想买也买不了啊。”
一个生产队每年只有三张自行车票。而村干部那么多,队长啊、副队长啊、会计啊、妇女队长啊等等,根本就不够分的,所以下面的人想买自行车才那么难。
真不是自行车贵买的人才少,而是票太少了。
国家为了控制市场经济,防止有人投机倒把,哄抬物价,扰乱经济秩序,才统一收购和销售物资。
在初期,这样做是很有好处的,至少稳定住了物价和经济,让老百姓不至于今天卖出去一头猪,明天这笔钱就只能买一斤米了。
但发展到现在,这样的政策也出现了不少弊端,比如物资少不够分,又比如老百姓的生活一直没有得到更大的改善。
所以还有几年了,就要慢慢开放了。
到时候就允许专业户的存在了。
而他们就打算提前干点专业户的事情……汗,为了生活,他们也算是做了投机倒把的事。
不过也是小打小闹,只卖很少的一点物资出去改善生活,应该不至于扰乱市场经济吧。
“我去给你们想办法。”姜有田把自己的旱烟袋一放,就决定去找队长。
他为大队做了这么多年的贡献,也该是时候利用这个人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