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  沈氏觉得实在不妥,对她来说二两银子已经不是一笔小数了,相当于别人半年工钱了。
  “江姑娘,您就收下吧,我们老爷老来得子,对刚出生的小少爷十分疼爱,之前找的乳娘生病了,可夫人吃不下东西奶水不足,老爷正着急呢,如今有了这几样新菜式,夫人胃口又好起来了,这都是你的功劳,该赏。”
  赏厨娘好言相劝,她不但得到了老爷的嘉奖,还学会了三道新菜,心底正高兴呢。
  “那谢谢了。”江柳月接过银子,正准备离开,肚子不合适地“咕噜咕噜”只叫。
 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到了。
  她有些不好意思,笑着解释道:“今日赶早出来卖鱼,早饭还没顾上吃,忙起来都给忘了,呵呵~”
  尚厨娘打开灶上的蒸笼,拿了几个热乎的肉包子给江柳月,“江姑娘,这是早上蒸的肉包子,还热乎着呢,你们先吃点儿垫垫肚子。”
  “那就谢谢尚厨娘了。”江柳月接过包子道了谢,然后分给娘亲沈氏两个。
  杜府距离清水镇还有四五里路程,杜管家让人驾着马车把江柳月她们送了回镇口。
  下了马车,沈氏这才拉着江柳月小声追问,“小月,你是几时会做那些菜呀?方才真的是吓死娘了。”
  “没事的,娘,我是从书上看过的那些食谱,今日一试,果然味道不错,而且还能帮我们赚一笔赏银!”
  江柳月决定先去买一些调料,有空琢磨一下做几道美食,说不定能卖钱。
  菜场的调料摊里,品种不多,她捡了几样常用的,姜酒盐糖是必不可少的,其他的还好,可盐真的很贵,而且都是粗盐,总共花去二百文,那小包盐占了大头。
  “二位慢走啊。”摊主乐呵呵地目送她们离开。
  调料摊的旁边,就是猪肉摊。
  江柳月买了一斤五花肉,想起还没有锅,于是又去杂货铺买一些厨具。
  母女两人抱着锅锅盆盆从杂货铺走出来,十分惹人注目,这种灾年还这么大量采购的,家底一定不错。
  “姑娘,买背篓吗?便宜卖了,一个只要二十文,正好能装你们手里的东西。”一位大叔在推销自己摊位上的东西。
  江柳月看他摊位上的竹制品还不少,她看了一圈没找到鱼笼,看来这里的人还真不会用鱼笼捕鱼。
  江柳月拿起一个藤编的背篓,问摊主,“买两个背篓,价格还能便宜点吗?”
  “价格少不了,不过倒是可以送你们一个锅刷。”摊主拿起一个竹制的锅刷给她。
  江柳月又问了其它东西的价格,一番讨价还价,最后买了两个背篓、一张竹席、一个菜篮,一个木桶,tຊ几个竹碗和筷子,一共花了二百文。
  摊主一下子卖了这么多东西,高兴得合不拢嘴,给她们送了一个锅刷,帮她们把东西装进背篓里。
  除了竹席和木桶实在太大塞不进去之外,其他东西全塞进两个背篓里了。
  “娘,我们还没买米粮呢,晚上凉还得买一床棉被、洗脸巾、牙刷……”江柳月感觉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牙刷卖。
  “小月,我们一次不要买太多,毕竟还住在破庙里,待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住处,再添一些家当也不迟。”沈氏生怕她把银子都花光了,毕竟来之不易。
  像今日这样的赏银,可不是经常都有的,银子还是得省一点花。
  江柳月点点头,“好,只买眼下的必须用品。”
  两人说话间,路过一家粮铺。
  “店家,这大米和面粉怎么卖?”江柳月看着白花花的大米,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。
  “大米20文一斤,面粉25文一斤,杂粮10文一斤。”
  沈氏听了,惊得瞪大眼睛,“这里的米粮为何如此贵?曲南县大米才12文一斤,面粉18文,杂粮8文一斤。”
  店里皱着眉头,说道:“哎呀,您有所不知,粮价也是最近几日才涨起来的,我也没办法的呀,要不你们买点杂粮先吃着,杂粮便宜些。”
  江柳月抓了一把杂粮,发现都是些高粱、黍米、玉米碎和一种不知名的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粮。
  这种杂粮口感粗糙,偶尔吃还行,这副身体弱要是天天吃,肠胃恐怕受不了的。
  “要十斤大米,两斤面粉,价格还能少点吗?”江柳月问。
  “现在粮食紧缺,很难进到货了,价格实在少不了,十斤大米200文,两斤面粉50文,一共250文,可以送你们半斤杂粮。”
  店家说完,看见她们有些犹豫,坦白说道:“这清水镇上,只有我店里有大米和粉,其他的粮铺只有杂粮卖。
  而且我这里的货也不多,大米就剩这最后一袋了,也就七八十斤左右,很快就卖光的。”
  江柳月刚才买东西时,也听别人说过,眼下这清水镇挺缺粮食的。
  “那帮我称十斤大米,两斤面粉。”
  江柳月在等店家秤米,转眼瞧见里正王大富走了进来。
  “里正伯伯。”小月笑着打招呼。
  “小月?你们也买粮吗?”王大富有些意外。
  前几日她们都穷得揭不开锅了,听说从江家出来时没得一个铜板,沈氏为数不多的私房钱,刚到村里都用来给小月请郎中治病花光了。
  不过,她们刚卖了几条鱼,也能买几斤杂粮了,这样也好,免得回去天天吃野菜汤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